出品 | 搜狐财经
(资料图)
作者 | 饶婷
8月23日,零食饮料巨头达利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私有化计划已于法院会议上获计划股东批准,将于9月1日上午9时撤回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公告显示,达利食品股票在联交所买卖的最后时间为24日下午4时10分,当日收市每股报3.73港元,微涨0.81%,市值510.79亿港元。相比2015年IPO上市价5.25港元,公司股价下跌了1.52港元。
私有化计划生效后,达利食品创办人许世辉旗下全资公司融世国际将持有达利食品约96.11%的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3.75港元,许世辉需要支付现金57.07亿港元。
针对退市原因,融世国际表示由于股价低迷,公司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且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等。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2015年达利食品上市后,股价曾达到7.93港元/股的高点,此后长期低于5港元/股,今年6月1日更是跌到了2.43港元/股,较上市价腰斩。
此外,数据显示,达利食品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下滑,已从2020年的38.49亿元降至2022年的29.90亿元。
收购价3.75港元/股,上市8年未发行股权筹集资金
今年6月27日,达利食品就已发布退市公告,公司及要约人融世国际联合公布,要约人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透过计划安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
计划生效后,融世国际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96.11%,受托人招商永隆信托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3.89%,并将撤回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公告显示,融世国际为达利食品创办人许世辉全资拥有的公司。同时根据计划,达利食品拟被收购的价格为每股3.75港元,全部完成此次私有化,许世辉需要支付现金57.07亿港元。
针对私有化退市,融世国际表示存在以下三点理由。
首先,由于股价低迷,公司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达利食品股份一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交易,成交量有限。并且,自2015年首次公开发售以来,公司并无通过股权发行筹集任何资金,因此维持上市地位从融资角度而言意义有限,但仍会产生维持上市成本。
其次,股份价格表现不理想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损害公司在客户、雇员及投资者间的声誉。
最后,作为私人企业,达利食品在推进必要业务转型时将会更加灵活,有利于公司实施长远策略。
此外,融世国际认为,注销价代表具吸引力的退市溢价,为投资者提供套现退市的良机。
据悉,3.75港元的注销价相比于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0日)每股2.72港元收盘价溢价了37.87%,也高于8月24日3.73港元的收盘价。
股价多年低迷,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达利食品1989年创立至今已30余年,创立了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乐虎、和其正、豆本豆、美焙辰七大知名品牌。
针对公告中反复提到的股价低迷,搜狐财经盘点发现,2015年达利食品上市后,股价曾在2018年1月24日达到7.93港元/股的高点,此后便呈现逐渐下跌趋势,长期低于5港元/股,今年6月1日更是跌到了2.43港元/股,较上市价腰斩。
横向对比其他零食上市公司,搜狐财经发现达利食品虽然在业绩规模上占优,但股价表现却不如人意。
以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绝味食品为例,2022年营收分别为94.4亿元、72.93亿元、66.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1.29亿元、2.33亿元。
同期,达利食品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99.57亿元和29.90亿元,远超上述企业。
但从股价来看,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绝味食品的发行价分别为11.9元/股、14.68元/股、16.09元/股,8月24日收盘价分别为24.45元/股、18.7元/股、35.53元/股。
而达利食品的发行价为5.25港元/股,8月24日收盘价仅为3.73港元/股。
此外,数据显示,达利食品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下滑,已从2020年的38.49亿元降至2022年的29.90亿元。
3月29日,达利食品发布2022年财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9.57亿元,同比下滑10.5%;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减少19.7%。
2020年,达利食品董事长许世辉曾定下一个小目标:“到2025年,我们会有4个品牌超百亿,分别是达利园、豆本豆、美焙辰和乐虎。”
但三年过去了,达利食品离小目标的实现尚存在不小的距离。
具体来看,豆本豆、美焙辰和乐虎2022年全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2.66亿元、14.38亿元和28.23亿元,累计仅65.27亿元。
此外,年报并未披露“达利园”品牌的具体营收,但表示达利园为细分领域中全国排名第一。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虽然这两年业绩并不是亮眼,但达利食品整体发展还算稳健。
但朱丹蓬同时也指出,“达利食品的竞争力不容乐观,虽然它有两个单品(蛋黄派和可比克薯片)占据了比较前列的市场地位,但是这两个品类也基本是没落了。其次,达利食品是以一线城市为核心市场,但是公司产品的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和质量都是不高的,从研发到生产的团队都相对比较老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