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宁王”的内涵,正在从动力电池蔓延到投资领域。
钛媒体App通过整理近9年的财报和招股书数据发现,宁德时代对外投资(现金流流出)合计高达2018.89亿元。
(资料图)
最近,又宣布与中国商飞、上海交大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航空公司,正式入局电动飞机。
梳理宁王的投资路径和逻辑,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上市公司;第二种是全资子公司,如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第三种是以及其子公司以LP(有限合伙人)身份出资成立的私募基金。
今年5月,厦门溥泉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溥泉私募背后的LP是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5%。
迄今为止,一共参投了11支基金。LP除了刚刚提到的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之外,另一个就是2011年12月成立的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位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告诉钛媒体App,产业资本的投资逻辑,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供应链安全。
宁德时代通过参股控股一大堆卫星公司,把触角伸到了全行业的上上下下,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产业帝国。
上述投资人还表示,曾经行业里有个刻板印象是产业资本钱虽多,但竞争不过专业VC,但现在看来产业资本的判断力并不差,而且动作也极为迅速。
而对于被投企业来说,有了大厂强大的背书,无论是融资还是市场都有很大帮助。甚至有企业为了引入宁德时代,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了后续轮次融资打折的做法。
2021年11月,首航新能进行了一轮增资,引入了多家专业VC/PE机构,投后估值是100亿元。一个月后,首航新能又为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单开了一轮融资,投后估值却降到了77亿元。
掌控原材料,成IPO捕手
在众多的投资当中,宁德时代还是把自己的老本行放在了第一位。
今年6月20日,宣布与玻利维亚政府合作开发该国盐湖锂资源,建设两座锂盐加工厂。这两座锂盐加工厂投产后,总产能约为每年20万吨。
回溯的投资经历,最早在锂矿上面的投资则是2018年3月14日,通过加拿大时代持有北美锂业NorthAmericanLithiumlnc.(NAL)43.59%的股权。
在此之后,就开始对动力电池原材料矿产进行全球布局。
2019年9月4日,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香港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ilbara签署了认购协议;2021年9月,发布公告称,拟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宜春)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35亿元,建设期不超过30周;同月,分别以3.77亿加元(2.98亿美元)和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2亿元)购买加拿大温哥华的锂矿企Millennial和非洲锂矿Manono部分股权。
顺着产业链往下走,动力锂电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在每个部分都有投资标的。
对外投资最早的案例就是2016年对于普莱德的数千万人民币的投资。普莱德的主要产品就包括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电池和磷酸铁锂材料等。
在正极材料部分,2021年1月11日,与、晨道投资一起参与了升华新材获得2.72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8月3日,升华新材获得战略投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仍为。
同一年,还入股了电解液研发企业永太高新、力泰锂能。
2022年,先后投资了东恒新能源、上海杉杉锂电、鑫祥碳素三家负极材料厂商。
在隔膜领域,则是在2021年通过旗下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从中材锂膜原股东湘融德创购买其所持有的3.84%股权。
在产业上游的密集布局也让它成了新能源产业链上最凶猛的IPO捕手。
2月9日,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交易。作为一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背后聚齐了、两大新能源巨头。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对及其相关公司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8.79%、59.98%、53.9%。与此同时,在2020年12月低调出手,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另一家于3月份在科创板上市的锂电设备企业也与关系密切。2019年、2021年、2022年1-6月分别为第一大、第三大、第一大客户。2021年8月,以4860万元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289.43万元,对应持股比例4.86%。也正是在获得加持后,的投后估值达到10亿元,满足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上市准则。
疯狂合资,绑定下游车企
尝到了布局产业链带来的甜头后,开始将目光瞄向更广阔的汽车产业链。董事长曾毓群曾说,“我不想只卑微做车企的一环,而是靠自己,让车企离不开我。”
与整车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合资始于2017年。当年,与共同设立时代上汽与上汽时代两家合资公司,其中时代上汽负责电芯生产,持股51%、上汽持股49%;上汽时代负责Pack生产,持股49%、上汽持股51%。
2018年,再次沿用类似模式与广汽共同出资成立广汽时代和时代广汽两家公司。其中,广汽时代致力于动力电池系统的开发、生产及销售,注册资本为1亿元,广汽方面持股比例为51%,方面持股比例为49%。而时代广汽则专注于动力电池产品,注册资本为10亿元,广汽方面持股比例为49%,方面持股比例为51%。
不过,最近与广汽合作的两家合资企业之一的时代广汽被曝出清算注销的消息。6月8日晚间,广汽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召开的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广汽时代清算注销的议案》。董事会决定,市场环境变化及电池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控股子公司广汽时代进行清算注销。
2018年算是对外投资的分水岭。当年6月,随着自身成功上市,资金开始越来越充足,对外合资的频次也越来越高。
先是7月4日,与合资建立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而双方各持股50%。紧接着,12月20日,又与吉利签署协议,计划组建合资动力电池公司。
当然这还不算最密集的年份,2021年才是投资车企最密集的一年。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对外投资活动现金流流出同比增长228.93%。
5 月,308.155万元投资爱驰汽车; 5 月,完成定增,获配3亿元; 8 月,极氪完成 Pre-A 轮融资5亿美元,参投; 11 月,注资旗下阿维塔,成第二大股东; 11 月,参与哪吒汽车融资; 11 月,大股东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以大宗交易方式,转让给全资子公司约2%股份。在此之后,与车企的合纵连横开始放缓,合作的对象大多是之前出现过的名字。
比如,2022年12月参与的定向增发;同月,与在重庆举行合资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时代长安。并且,其旗下全资子公司入股奇瑞,持股比例为3.73%;2023年2月,继续参与极氪汽车A轮融资。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名单不难发现,2021年之后的投资行为,大多和“麒麟电池“有关。
2022年6月,正式举行了“麒麟电池,推陈出新”第三代CTP技术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CTP3.0麒麟电池,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上述车企中,已经确定的第一批落地品牌为旗下电动品牌极氪与汽车旗下的问界系列车型。传出正在洽谈使用麒麟电池的则有哪吒汽车、阿维塔、奇瑞。
动力电池系统销售一直是的主要收入来源。显然,通过投资入股整车企业或者合资的形式,更容易在整车设计开发的初始阶段就深度参与,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通过参与整车的研发,造出更好的电池。
在新能源产业下游,除了车企之外,还在两轮车、电动飞机、无人卡车等领域进行了布局。
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一款新型凝聚态电池,其采用三元正极材料等,将电池密度提升至500Wh/kg。据介绍,未来,这款电池将使用到大型运输工具、船舶及飞机中。
很快,7月19日,商飞时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就成立了,根据目前工商登记信息来看,该合资企业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大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但三家公司各自的持股比例尚未公布。业内分析认为,该公司的成立宣告迈入“电动飞机”相关业务领域。
加码储能领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供应链下游车企的动力电池主业外,的另一大营收支柱是储能业务。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董事长曾毓群援引高工数据提到,2030年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1TWh,TWh时代未来已来。
在动力电池赛道格局愈发清晰的当下,几乎所有动力电池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尚在起步阶段的储能赛道,以期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曲线”,也不例外。2022年,其储能电池业务营收约450亿,占总营收比重为13.69%。相比2020年,储能业务营收规模增长20倍。
在2018年开始成立储能事业部。也是从2018年开始,就与国网、集团以及等上市公司合作,密集设立合资公司,从事储能相关业务。
2019年7月,发布公告称与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储能业务公司,以开发、生产及销售储能系统PCS、特殊储能PACK、充电桩及“光储充”一体化相关产品。 其中持有股份51%,持有股份49%。
2020年4月3日,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和等共同出资的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营业务含电力储能项目开发、建设和运维,储能研发、集成,储能调试等技术服务,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储能专业解决方案。其中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和分别出资1.6亿元、持股40%。
目前,已通过国网时代投资了福建霞浦、山西大同、湖北荆门等地多个百兆瓦时级别储能电站项目,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
近日,由、全资子公司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芯慧创股权投资(平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共同持股成立了能建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储能系统集成商西安奇点能源完成A+轮融资,这背后也有的身影。因为此次融资的投资方为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基金和峰和资本,而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基金背后出资人正是。
研报认为,仅国内市场在2025年之前,储能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500亿元。到2030年,市场空间将可达1.2万亿元以上。也就是说,储能的市场空间也将远远超过汽车动力电池市场。
无论是从具体业绩数字还是从对外投资上来看,储能正在业务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以上并不是投资版图的全部。
在共享出行及充换电领域,投资了赛可出行、蓝谷智慧、武汉蔚能、芝麻能源、宁德智享等;自动驾驶领域,投资了嬴彻科技,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了地平线机器人;半导体领域投资了芯迈、天科合达、上海瀚薪、寒武纪、微电子等。
纵观的投资版图,纯财务投资的比例不大,更多是出于业务绑定的需要。
根据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营业总收入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17亿元,同比增长153.64%。
显然,对于日赚超1亿的“宁王”来说,资金并不是首要的问题,在手握大把现金的情况下,围绕动力电池主业,通过投资不断拓宽自己的护城河才是更长远的打算。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