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布崩溃,俄罗斯人排队换汇;
【资料图】
2、卢布兑美元、欧元升值,是因为今年俄罗斯将有数百亿外汇资本外流;
3、人民币兑卢布贬值,是因为出现大额人民币抛盘;
4、俄罗斯央行将抛售人民币的行为归咎于我们拒绝向俄罗斯提供现金货币。
4月8日的《莫斯科时报》报道称,4月份的第一周是俄罗斯经历了9个月来最糟糕的一周,卢布自2023年年初以来贬值了20%,4月7日开始跌至去年4月以来的新低。到了下午,汇率突然大幅下挫。
报道称,卢布兑美元从81.04跌至莫斯科时间晚7点的83.5卢布,一天下跌3%;卢布兑欧元从88.91卢布跌至91.32卢布,跌2.6%;但当天卢布兑人民币明显升值,从上午12点的12.13卢布,到晚7点升值到11.81卢布,升值2.7%。
这是去年俄乌开战卢布崩盘之后的第二次崩盘。自年初以来,卢布兑美元贬值了15%,兑欧元贬值了18%。从跌幅来看,卢布速度有点追赶埃及镑。
由于卢布兑西方货币大幅贬值,哪怕俄罗斯央行只允许每个俄罗斯公民每年兑换1万美元外汇,4月7日,俄罗斯民众仍然为了这1万美元的外汇排队兑换。
上周初,普京允许壳牌以950亿卢布的价格出售萨哈林2号项目的股份。今年早些时候,挪威的Wenaas Hotel Russia已经同意以2亿欧元的价格将其业务出售给Sistema。彭博经济预测,总的来说,克里姆林宫允许外国人在2023年可以以150亿至2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他们在俄罗斯的资产。
这一计划必然导致150-200亿美元资本外流,这对于已经失去了出口收入的俄罗斯国际收支而言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1—2月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下降了 40%,根据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1-2月俄罗斯证券交易所的外汇交易成交量下降了三分之二。
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高层经理说,与全球金融体系隔绝的俄罗斯市场已经回到了“狂野的西部”状态:即使是战前标准的小额交易也会导致卢布汇率下跌 6 卢布或更多,因为流动性越来越少,外汇交易数量急剧减少。
卢布兑美元、欧元的快速下跌,使俄罗斯货币成为新兴市场中最弱的货币,周五卢布兑美元、欧元因此提前停止了交易。
Ivola Capital首席执行官Andrei Khokhrin预估,由于欧元和美元缺乏来源,今年卢布兑欧元的汇率很快将突破100,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很快将突破90以上的汇率。他表示对未来的卢布很悲观。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称,目前,俄罗斯联邦的经济指标显著下降,从长远来看预示着未来国家收入将持续下降,卢布汇率还将持续下降。
根据交易所数据,周五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3.30左右,莫斯科外汇交易所出现了大型货币卖家,卖出的主要是人民币。
在不到半小时内,人民币以240亿卢布的价格涌入市场,将人民币交易额提升至年初以来的新纪录。同期的美元销售额约为190亿卢布。欧元的销售开始得稍早一些(莫斯科时间 13.10 点),其销量只有约120亿卢布。
最近几天收集货币的大买家离开了市场。亚罗经纪分析师阿列克谢·安东诺夫告诉路透社,最有可能的是来自俄罗斯银行的人——他们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和欧元,用于外国人退出俄罗斯资产的交易。
去年,中俄经济联系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从俄罗斯进口7637亿元,对俄罗斯出口5123亿元,分别比战前一年增长48.6%和17.5%。由于被欧美经济制裁,俄罗斯在对外经济往来中无法使用美元、欧元结算,转而采用本币结算。中俄之间的本币结算,让俄罗斯一年就通过巨额的俄中贸易顺差积累了2515亿元人民币,一度让俄罗斯产生了大量储备人民币,计划从2023年起,几年内将俄罗斯国家财富投资基金的6成更换为人民币资产的想法。
谁知道计划没有变化快,人民币在普京手中还没捂热,就被大量抛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数据,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一年以来,俄罗斯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已经大幅度下降。截至2023年3月份,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抛售了总计约合超过300亿元(约45亿美元)的人民币资产,3月底俄罗斯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储备总额已经降低到了200亿元人民币以下(约30亿美元)。
上周三,有媒体询问2-3月市场上人民币抛压较大时,俄罗斯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德米特里·图林表示,这是因为“友好”国家继“不友好”国家之后,拒绝向俄罗斯提供现金货币。
据他介绍,在无法使用美元和欧元之后,俄罗斯特别依靠人民币,在过去一年中,人民币在俄罗斯的经济外贸营业额中的份额增长了30多倍。
德米特里·图林抱怨说:尽管人民币成为莫斯科交易所交易额的领导者,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中国央行“不欢迎”现金人民币在国外流通。
因此,据这位官员称,中央银行没有机会放松对从个人账户中提取现金货币的限制:由于制裁,美元和欧元被禁止进口,原本被抱以厚望的人民币也没有到达。
因此,俄罗斯中央银行将公民个人提取现金外币的限制延长至2023年9月9日。在限制期间,每个人一年提取的外币不超过1万美元。
【作者:徐三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