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文 | 老铁
在各类“小作文”的烘托下,舆论以及市场对腾讯降低投资业务比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广为流传的乃是治理“资本无序扩张”背景下,企业应该将伸出的触角收回。
此观点拥趸甚重,国内外媒体谈起腾讯“卖股”也多依循上述观点,被动式“卖股”,其中有太多可玩味的意思,又由于腾讯以往投资业务过于突出,当被动感出现,市场出现了妥妥的看空情绪,毕竟企业要自废优势项目。
我们对此观点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只是强调了“小作文”中的隐秘逻辑,却忽视了当前腾讯以及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所谓的政策压力,腾讯管理层也依然会“卖股”,其目标则为稳定短期收益率,同样是“卖股”,这乃是企业的主动行为,乃是中性评价。
本文我们重点来探讨腾讯“卖股”问题,核心观点:
其一,腾讯的投资业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企业都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去投资化;
其二,腾讯短期内还有“卖股”的冲动,但不是来自“小作文”压力,而是有经营的必然性。
隐藏的投资业务
当前互联网行业已经告别高成长周期,这已经是市场共识。在业务上则具体表现为非常容易受宏观经济影响,尤其当后者遭遇下行压力时,行业便深受其扰,如同中年人对社会压力感知越加敏感,而成长期的孩童成长往往与外界风险弱关联。
我们亦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触顶,加之过去几年宏观经济所遭遇的重大挑战,都会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经营质量。我们以腾讯和百度为例,以ROE这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指标来说明上述情况。
作为资深的中概上市企业,两家企业的ROE起点接近,甚至在很长时间百度都要领先于腾讯,直到2015年后两者的差距开始放大,对比之下,腾讯的表现则相对平滑,尽管经营方面进行了很大调整(如在3Q大战之后偏向投资战略),但该指标整体并没有经历太大波动,即便在2022年行业严重不景气时其调整幅度也远弱于百度。(BAT中,阿里的ROE波动性亦是很大,篇幅原因不再赘述)。
2022年腾讯总利润达到1887亿元,同期百度为76亿元,但ROE相差仅为8倍,又由于ROE=总利润/股东权益,因此ROE表现的异常应该在分母(股东权益)。
腾讯启动投资战略,其本质乃是将部分利润通过再投资变为资产,与利润留存这一传统手段不同,此部分资产是可以搭上资产溢价顺风车的(尤其通过“以公允价值计价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价且变动计入全面收益”两个会计科目),且需要提醒的是“以公允价值计价且变动计入全面收益”该科目变动并不反馈在损益表中,而此部分又主要以投资上市公司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其投资部分成绩(持股低于20%的非联营合营),其股权增值计入资产和权益,却往往不体现在损益表中,而对持股超过20%的联营公司投资,则是以权益法记账(按照所投公司份额进行利润分配,其影响几乎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腾讯部分投资业务在一定阶段内其实是压制了ROE的过分膨胀,如联营公司股价飙升,并未反馈在腾讯的损益和资产负债表中。
进入2021年之后,宏观经济和行业成长天花板双重不利因素之下,腾讯成长性受到了很大挑战,与此同时ROE仍然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在上图中我们亦看到腾讯股东权益的下调,比百度更为明显。
明眼人已经清楚,这是“卖股”的结果,近期腾讯减持了SEA,京东,美团等企业股票,将“以公允价值计价且变动计入全面收益”和“对联营公司投资”等未直接反馈在损益表中的隐藏资产一次性释放利润,既平滑了利润又降低了总权益,最终控制了ROE的过分下跌。见下图。
我们如果将腾讯拆成两家公司“增值,广告,云计算+金融服务”为做基础业务的公司,以投资业务为代表的“其他收益”为投资公司,可以看到进入2020下半年之后,腾讯的“业务公司”便处于下行态势,而“投资业务”则表现十分抢眼。
上图标注科目在2019年仅为85亿元,如此看来“卖股”为代表的投资业务利润释放对腾讯整体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分析腾讯时,市场中会出现许多事实而非的看法,如核心主营业务竞争力远不如当年,尤其在短视频领域发力较晚之后,市场出现了很大的看衰声音。但如果我们将公司业务进行拆分,在互联网基石业务遭遇挑战之后,其投资业务积蓄的资产的释放可以很大程度上稳定ROE,利润以及市场情绪,且减持又多是通过股息形式反馈给市场,这也很大程度上平抑了市场情绪。
此前有评论认为腾讯已经创投公司化,认为不该给互联网这么高的估值。此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也忽略了估值的基本逻辑,并非是按照行业,而是以成长性和稳定性给定,互联网业务和创投业务互为配合(如以微信流量“入股”),有了当今成绩和成长性,其估值当然不能单纯以创投那般对比。
那么问题就来了,腾讯接下来会继续“卖股”吗?
没有小作文,也没有阴谋论,客观评判:大概率还是会卖股。
2022年“业务公司”压力仍未出现明显的缓和,尽管有市场人士认为视频号的潜力十分之大,但截至目前,其代表性的“广告收入”仍未看到明显反弹的势头,这固然有宏观和行业的因素,不过平心而论,当前视频号不仅仅要取得大捷,还要对冲原有业务下行压力,其难度仍然十分之大。
抑或是说,2023年之后腾讯整体压力确实会得到很大缓解(游戏牌照,视频号发展等利好),不过整体上仍然处于攻坚阶段,“业务公司”的利润很难得到根本性巩固(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成本优化和业务调整,云计算也以利润指导业务),在此时,为给公司争取更多时间,“卖股”应该还是必要手段。
腾讯财报发布后,许多朋友认为公司成长性放缓,为“利空”,但其实却忽略了“投资公司”未来补充的力量,两者结合起来思考,企业不会过于悲观。
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监管之于腾讯投资的重要性,只是认为不应该上升到最高权重,如果只讨论“小作文”反而忽略了必然性,就可能会误判企业。
就目前情况来看,腾讯投资业务并未如舆论所言的“叫停”,也未完全放缓,只是在投资策略上进行了调整,如放缓了对联营企业投资脚步,更侧重于财务投资。
如上图所标注,腾讯对一级市场投资仍然保持着大手笔,只是多把股份控制在20%以下,武断下“考虑投资业务告别腾讯”是过于草率的。
本部分可能涉及较多会计知识,读起来略为晦涩,再次整理核心观点:
其一,由于会计准则这一重要因素,腾讯的投资业务平滑了ROE表现,且将部分投资业务成绩“隐藏”起来,如今主营业务吃紧,腾讯理应释放隐藏的利润,提振市场信心,没有“小作文”腾讯照样会卖股,这更多是主动行为,与阴谋论的被动做法完全不同;
其二,接下来腾讯仍然会卖股,2023年流动性宽松之后一些企业股价回调,也恰是腾讯卖股的好时候,以为主营业务改革争取时间;
其三,谁会是下个被卖的企业,欢迎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