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闻】24岁高颜值女生回应大学毕业养猪:年薪10万,一个月休息4天,每天6点起,觉得很有意思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2023-03-09 08:09:47

近日,湖南24岁的女生孙卓(网名“安猪拉baby”)在自己个人社交平台晒出多张与猪的合影,有时候还会分享养猪技巧,诸如“如何通过看猪的姿势判断猪的状态”等等。

吸引网友的除了她身后的猪,还有她的高颜值: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安猪拉baby”也因此走红,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少质疑声,认为其并非真的养猪,只是摆拍,以此为“噱头”。


【资料图】

年薪10万元,一个月休息4天

本人觉得很有意思

据孙卓本人介绍 ,自己本科学的是兽医,毕业后在养猪公司做技术员,年薪大概10万元。

一开始看到大的猪还会有点害怕,后面习惯就好了。她每天早上6点起来给猪喂料喂水,再为猪诊断有没有疾病,一般会在下午4、5点下班。父母也比较支持她的工作,觉得很稳定。孙卓说,每次猪生病,她都会很焦虑。

图片来源:抽屉视频截图

孙卓称,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去了养猪的公司,因为高中的时候学的是理科,生物学得好一点,再加上自己又比较喜欢小动物。养猪的话,也没有那么难闻,养猪场现在的通风环境其实都还好。刚开始来的时候看到那么大的猪,还是有点怕,后面习惯了就好了。

养猪场的工资一般是根据学历还有技术来判断,自己的工资大概在10万左右,每一年根据生产业绩的情况,还有猪价的情况,奖金会有波动,技术性强一些的工资相对高一些。

图片来源:抽屉视频截图

她称,自己一般早上6点多钟起来给猪喂料就行,现在设备也比较自动化,喂完了料就喂水,然后再观察下猪群,看下有没有不吃料或者疾病的现象,然后再去诊断一下,诊断有问题的就给他们打药。有时候4、5点就下班了,有时候可能晚一点,一个月休息四天。如果猪群有生病的情况,可能晚上还要去看一看,观察一下猪的情况。

孙卓本人觉得养猪还是挺有意思的,自己家人也觉得自己这个职业挺好。但是猪生病的话,如果治不好还是会有一点焦虑。其实现在养猪的年轻人还是挺多的,并不是说都是年纪偏大的人才会从事这个行业。

代表、委员:

“没必要都在大城市卷,也可回农村”

人社部部长王晓萍3月2日表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这是在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首破千万后的又一新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生又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个人的大事,也是家庭的大计,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开启。当谈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委员发表了上述观点。

高校毕业生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马怀德认为,大学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新时代的奋斗之中。一方面,要怀有一颗平常心,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要从最基本的工作、最基础的环境做起。“这是职业道路的起点,可以为今后的工作、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构筑舞台,需要创造精彩。”在马怀德看来,就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起点上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将收获长期受用的宝贵财富。

据北京青年报6日报道,谈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在认清就业形势同时,就业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认为好的职业,也不要把区域锁定在大城市。

1991年出生的王虹是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虹表示,上大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学习知识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而不是逃离家乡。大学毕业也可以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年轻人还是有蛮多事可以干。

总之,职业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只有你适合不适合的差异。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哪个赛道上奔跑都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你要往前跑,而不是原地躺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做到行业里比较好的,自己的发展肯定是不错的。相反,大家都在一个行业里挤破头,你如果垫底,那对自己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对于考公务员热,王虹认为,年轻人还是要多尝试,不要给自己的成长画圈设限。此外,随着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就业大环境逐渐改善,“公务员热”势必会降温。而政府也应该多出台政策,保障企业员工的权益,免除大家去企业工作的顾虑。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表示,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杜波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浙报融媒体抽屉视频、大河报、九派新闻、极目新闻、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公开资料等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