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2022Q4及全年财报:增收不增利,涨价后销量明显下滑-焦点速看
来源:钛媒体APP | 2023-02-18 10:17:4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零售商业财经,作者 | 金诺,编辑 | 鹤翔

2月14日,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整体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在2022年Q4实现营收101亿美元,同比增长7%;Q4净利润为20.3亿美元,同比下滑16%。

而在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4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为95.4亿美元,同比下滑2%。

无论是Q4还是全年,虽在营收上实现了增长,却在利润上出现了下滑。

图源:2022Q4和全年财报

公司CEO James Quincey在财报电话中兴奋地表示:“尽管 2022 年充满诸多挑战,但是值得自豪的是仍在动荡环境下能取得这样的业绩。”

但是从地区来看,中国市场所在亚太地区在去年的表现并不太好,不仅在营收增速上垫底,也是唯一经营利润负增长的地区。

图源:2022Q4和全年财报

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增速最显著的市场之一,因此2022年的增速放缓也格外引人注目。

表示,在去年亚太地区中印度和越南的表现尤为突出,可由于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抵消了这部分的增长。

不过James Quincey认为,防疫政策的调整会带来积极影响,接下来的中国市场销量将会正常化。

根据官网消息,今年1月初,大中华区新总裁上任,吉路克已取代此前的闻笛,担任大中华及蒙古区总裁。

大中华区新帅上任,接下来的一年或许会有不少新动作。

01 财报超预期,股价却下跌

虽然财报拥有超预期的表现,但绩后的股价却并没有料想中涨幅,反而下跌。截至美东时间2月16日,(NYSE:KO)最新股价为59.22,总市值为2563.04亿。

图源:雪球

股价的波动并不完全与可口可乐财报披露相关,因为就在2月16日,美国1月份CPI数据公布。

美国1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加6.4%,超过原先的6.2%预期,也远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说明美国通胀的回落速度不及预期,相较于疫情前仍处于较高的通胀状态,即价格上涨趋势仍旧延续。

因此数据发布后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作为饮料巨头的也应声下跌。

「商业财报」认为,2022年能够在全球消费都不甚景气的大环境下实现增收,其背后策略并没有太大创新,就是实行了涨价策略。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总销量实际增长只有5%,但营收增速达到了11%。其中,2022全年的全球整体定价涨幅约为11个百分点。

在2023年业绩指引中也说明,为了应对居高不下的成本,可口可乐将在2023年进一步提高价格。

股价的下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CPI超预期、通胀持续以及将会继续涨价的悲观情绪。

02 涨价的“正反面”,“快乐”却难健康

作为“可乐界”的红蓝CP,与百事可乐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2月初百事可乐披露了2022年全年业绩。

百事可乐表现超预期,且涨价幅度更狠,2022年价格涨幅为14%。

大多数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公司旗下产品涨价幅度不甚敏感的原因是,虽然可乐这一单品占据了公司整体销量的近半成,但可乐本身的涨价幅度并不大,多数为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所致。

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中,回望过去,可乐对比其他消费食品,已经算价格非常稳定的产品之一了。

十年前的易拉罐装和现在的价格都是二块钱一罐,相差不大。因为低廉的价格和神秘的独家配方,可乐又被称作“快乐肥宅水”。

而能一直保持稳定价格,除了薄利多销外,还与其强大的品牌价值、供应链能力、渠道势能密切相关。

作为一款碳酸饮料,可乐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产品端最核心的技术是它的独家配方。

可口可乐只需要把可乐浓缩原浆售卖给下游的装瓶公司,中间再经过瓶罐商、运输商等环节,其利润已经压到很薄。

看似利润低,可乐多年来依旧不怎么涨价,这也是品牌策略的一种。

首先,百事、可乐亦敌亦友,可口可乐一旦涨价,就是百事可乐抢占市场的最佳时刻。

两者始终处于微妙的平衡与博弈之中,故而谁也不敢轻易涨价。

其次。采用低价策略能够有效阻止后来者进入到这个低门槛的市场。

毕竟能够卖低价的底气在于全球巨大的销量与知名度,强大的实力构建起的“低价壁垒”是新品牌很难突破的。就拿元气森林这类饮品来说,虽然定价更高,但原材料成本的占比也高。而原材料只占总成本的18%,各类糖浆、咖啡因的添加物成本都压缩到极致。

不可否认,可乐虽然能带来“快乐”,但其低成本所对应的却是不健康的原材料。高糖咖啡因的上瘾成分与人们追求“低糖”“营养”饮食的诉求相违背。

虽然也在努力扩张旗下的品牌矩阵,但是其六成销量仍来源于不健康的碳酸饮料。

新的饮料品牌开始以健康为切入口,试图突围双雄称霸多年的红海市场,一度被誉为“硬通货”可口可乐,躺着挣钱的轻松日子远去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