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卢锋
(资料图)
出品|搜狐智库
编辑|王晓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显示,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为2.9%,比2022年10月时的预测高0.2个百分点;中国的增长率将升至5.2%,比此前的预测高了0.8个百分点。如何理解这一数据?搜狐智库连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卢锋,卢锋认为,全球经济上涨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上调。中国疫情政策的调整,解开了去年限制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提振作用可达2%。
卢锋指出,“从IMF今年全球经济增长调整信息观察,全球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的上调,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上调。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经济没有上调,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还要稍微下调一点。”因为根据中国过去在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是占30%左右,这个0.8%要转换成全球增长的贡献,就是0.24%左右,比全球经济增长率调升0.2%还略微高一点。
对于2022年IMF预测经济增长率偏低的情况,卢锋表示,“元月初随团在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的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宏观表现会有显著低估,并且难以理解中国学者的提供的5%上下这个我国国内各方大体中位数预测。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机制跟去年完全不一样,以及外国研究人员对中国去年经济增长困难背后具体原因以及今年变化机制理解隔膜。”去年的经济表现远低于预期,新冠病毒传播性增加及动态清零政策调整滞后较大程度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现象。
那么今年中国经济的形势如何?卢锋认为,GDP的增长超出6%或者达到更高的水平,还是有一些现实的困难。总体来讲,尽管有很多不利的困难,但是有利因素影响更大,所以经济的增长会远远好于去年。
卢锋分析,从提振经济的因素来看,疫情政策的调整,解开了去年限制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会大力提振经济。房地产以及平台经济监管政策的优化调整也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较大幅度复苏,从数据看会比去年好得多。但是,疫情的后续走向、政策影响力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制约因素来看,首先,疫情三年导致了好多中小企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困难加剧,对消费的复苏可能构成制约。另外,外部经济衰退会导致中国出口需求的减少,要弥补过去三年平均1.3%的外需贡献,至少内需增长6.5%才能达到5%的增长预期。
全球通胀形势又将如何?卢锋指出,“跟去年相比,总体上来看,通胀形势应有明显缓解。”他分析道,美西方国家的通胀调整以自身的经济减速甚至衰退为代价,会对自己国家的通胀以及全球通胀,带来抑制作用。中国经济的显著复苏,可能对全球的通胀带来正向的边际推动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不会很大。
为何中国经济的复苏,对全球通胀的正向边际推动作用不会很大?卢锋表示,“因为去年的经济增长收缩特点是消费等需求受到人为约束,同时对应的供给方面的人为抑制或相对闲置,今年新环境下供给和需求同时释放,不会成比例派生通胀压力。另外今年的经济复苏侧重在消费方面,消费较大权重是服务的消费,不是商品的消费。服务消费比如大家可以上餐馆,可以看电影,它也会有一些能耗、有一些大宗商品的消费,但是比较有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