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2023年伊始,美元币值对于其他货币又跌了。
这一轮美元转弱是从2022年底开始的,当时美元兑人民币已经达到7.3,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在买入美元并宣称汇率马上要涨到8,没想到现在一度回到6.7以下,不少投机者因此损失惨重。在美国依旧加息、国内货币政策没有显著变化的短短一两个月内人民币有这样大幅度的升值,表明金融市场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期有了大幅度提高。
(资料图片)
我们之前一篇文章提到过,去年在强势美元的背景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货币韧性十足,在美元贬值的今天,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汇率压力更小了,这也反映在主要股票市场年初的指数反弹上。
当然,少数经济结构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依然避免不了货币危机的发生。比如埃及,最近就由于国内货币危机终于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条件,通过减少财政开支、降低国内汽油价格补贴、实施货币兑换浮动汇率等等措施,换取IMF的30亿美元经济援助。
另一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则在去年年底得到了IMF发放的60亿美元。而且在今年年初,阿根廷引人注目地宣布启用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已经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
路透社报道截图
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
按照一般通行的概念,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两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在某个时间内,以某种汇率可以换取多少数量的货币。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双方一般会商定货币互换的期限、汇率、数量、货币种类以及利率。
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时候,一个经济规模比较大的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可以依据协议向另一个相对比较弱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在这方面,美联储是最活跃的中央银行。在2008金融危机和2020疫情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和世界上几个主要经济体之间都签订了庞大的货币互换协议,为这些经济体提供了大量美元流动性支持。根据IMF的统计,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对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提供了5800亿美元的流动性,在2020年3月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对其他国家央行提供了4500亿美元的流动性。
而还有一种货币互换协议是几个规模相差不大的经济体之间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其目的大多是希望可以推动以两国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跨国贸易发展。
这样的例子包括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2016到2019年之间建立的货币互换协议,他们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确导致了这几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中用本国货币结算的贸易份额的增长。例如,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货币互换协议签订之后,在三年内两国贸易中用泰铢结算的比重从14%左右上升到18%左右。
那么中国央行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主要起到什么作用?从人民银行的角度说,我们与国外央行建立人民币互换协议的主要目的包含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
根据IMF统计,中国在2020年底以前与31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在2020年金融市场风暴的时候,土耳其、蒙古和巴基斯坦通过货币互换协议,从中国得到了大约560亿人民币左右的流动性支持。
而从促进人民币在贸易结算货币中的应用这个方面来说,目前学界对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的效果仍然存在争议。从已有的少数研究结论来看,仅仅是和国外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不一定可以推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使用。但是如果国外央行启用了货币互换协议,从人民银行得到了流动性援助,那么和这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份额会有比较大的增加。
新华网资料图
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承认美元依旧是当前国际经济结构的基石,而且美国为了维护美元地位是非常愿意投入资源的。这里不包括美国为了美元地位愿意投入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资源。单就经济资源来说,当世界处于极端黑天鹅导致的经济金融风暴的时候,前面提到的美联储向其他国家提供的美元流动性的规模,就是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经济秩序所做出的投资。
虽然中国也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货币互换协议,但是这其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从美联储手里获得美元流动性支持(例如欧洲、日本、英国和韩国),对于他们来说,自然就没有必要启用和中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也适用于大部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货币选择,如果参与贸易和投资的私人企业可以方便地使用当前国际货币美元或欧元来进行商业和金融活动,那么他们主动换成另一个货币来进行交易的动力就非常小。
这种美元建立的先发优势和网络优势,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障碍。目前的现状就是只有当部分国家地区出于政治经济原因无法使用美元或欧元来进行国际经济活动,那么人民币往往会成为这些经济体使用的国际货币首选。
阿根廷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多年经济和债务危机之后,阿根廷手里的美元储备大幅度降低,IMF提供的援助往往到账缓慢并附加了许多苛刻的政治条件,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独立于美元之外的国际货币流动性来源。中国作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好符合了阿根廷的这个需要。
另一个例子就是俄罗斯。由于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份额由战前的不到1%增加到现在的48%。就在今年年初,俄罗斯央行宣布为了支持卢布的汇率,俄罗斯央行要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人民币买入卢布。
而如果这些国家的央行愿意使用人民币来作为流动性支柱,那么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之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和清算货币的机会也会显著增加。以上面两个国家为例,阿根廷和俄罗斯都有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恰好和中国的经济形成有效互补,使用人民币交易对于大家都有现实的益处,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在2022年11月,中国在阿根廷的人民币清算服务正式开展,为人民币在两国贸易中的份额增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准备。
阿根廷比索汇率一路下跌
那么,货币互换协议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如前面所说,仅仅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对于外国央行来说只是一道额外的保险,遇到危机的时候大部分外国央行在当前的经济秩序中还是会首先寻求美联储的帮助,只有当美元援助不够用或者是无法得到美元的时候,它们才会寻求人民币流动性的帮助。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环境。
对于中国来说,别国接受人民币流动性的帮助说明别人对于中国经济地位的认可。比如,日本也和很多国家、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但是据IMF统计,在2020年的时候,日本自己还要接受美联储的美元支持,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根本没有人提出需要日本央行提供货币援助。
但是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被启用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寻求中国帮助的国家和地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无法接触到美元支持,通常是身处经济困境。人民币流动性对于它们来说只能是短期援救,走出经济困境还要看这些国家自己的努力。但是如果这些国家在经济困境中越陷越深,那么中国通过货币互换协议提供的援助就有受到损失的风险。
这个情况和中国在非洲的一些投资有些许相似之处,我们去投资的一些地方是西方资本觉得风险过高的地方——做得好了当然中国和被投资的国家都有很好的回报,但是同样的,投资损失的风险也不小。
当然,只要一个国家希望自己的货币国际化,那么这些风险就是这个国家必须承担的责任。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美元地位,在危机高峰的最恐慌时刻必须要提供几千亿美元的资金给其他国家。我们为了推动人民币被其他国家接受,给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提供这样的金融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从实际效果来看,货币互换协议只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手段,但还远远不够。通过乌克兰战争中俄罗斯受到制裁的教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条件下,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还非常大,且成本很高,而中国的企业仍然还需要大量美元资金的支持。
我们不妨看一个眼前的例子:就在王思聪打人事件在网上爆火的当天,大连万达商业集团以11%的票面利息率发行了两年期美元债券,票面价值4亿美元,实际折扣97.6%。也就是说万达集团在王思聪新闻爆发的当天借入3亿9千万美元,相应的在明后年要一共支付4亿8千8百万美元。
但是,面对地缘政治中的风险,中国需要花大力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简单地说,大幅度提高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的使用份额是一个成本很高的任务,此时并不应该成为国内工作的重点,但是完善人民币作为清算货币的一些先行准备现在必须要铺开。
比如,中国主导的银行间信息交换系统(CIPS)的使用功能、界面和安全性、方便性这些问题应获得解决;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的商业银行中参与使用CIPS系统的推广进度需要加快;加速建立和铺开在贸易伙伴国家的人民币清算服务等等。
这些动作的目的,就是准备一道保险,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有效的保障和防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