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起,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对考生来说,将进入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但近年来,“高价志愿填报指导”相关诈骗事件屡见不鲜,不少违法分子虚假宣传拥有所谓“内部信息”,假冒志愿填报专家身份,甚至鼓动考生填报低分院校来实现“百分百保上”,从而谋取违法利益、侵害考生正当权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声称拥有“内部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其实是高度专业化、需要经验的一个领域。”北京市某985高校教授郑越(化名)表示,“高中三年,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提升自己的考试技能和知识水平上,对于实际的学校选择、院系选择、学科知识,了解得并不多。而学校的老师通过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和学校,对于大学院校、专业侧重点、课程安排、就业情况却可能不甚关心。”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郑越表示。
然而,不少违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取利益。据教育部消息,此前,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等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内蒙古考生小亮(化名)已经拿到了成绩,近期,她常常看到各种志愿填报机构在学校附近发传单,此外,网络上也充斥着关于志愿填报的各种广告。
小亮的朋友小可(化名)试着联系了其中一个机构,对方表示,不同地区收费不同,二线城市收费在五六千左右,而在北京等城市每个考生收费则可能达到了10000元以上。
小可介绍,他们声称与国际一流大学教育实验室合作,可以通过大数据收集全国各大院校的录取数据,根据往年数据推算今年的录取分数,从而保证填报志愿时可以“分数利用最大化”。
小可表示,该机构称,这些信息通过学生自己是很难算出来的。
“这个技术开发其实并不难,也确实存在一些专业化的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数据搜集并做一定的推算,而且有一些软件做了数据之后会免费公开或低价售出。”郑越表示,“但是能不能录取不是单独通过往年数据就能推算出来的,题目难易程度、学校口碑变化、专业的报考热度等等,这些影响因素都很复杂。”此外,小可介绍,当她询问该机构提及的国际一流大学教育实验室的名称时,对方语焉不详,只表示这不是一个实验室,是对接各个大学的高考录取数据,后台及时更新。
假冒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志愿填报极具重要性。“它与个人短期生活状态、人生发展乃至国家人力资源供给都密切相关。”郑越表示,“选的大学、专业,表明考生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度过,未来的职业、收入水平、人生际遇、校友圈子等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高校其实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如果考生专业选择不好,匹配度不高,可能会导致这种国家急需的领域人才过少并造成供需失衡。”
郑越介绍,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高考填报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家长可能关注就业方向,学生可能更想了解学校地域,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则可能更关注学校本身。“因此,就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进行客观、全面、专业化的信息提供。”郑越表示。
学生和家长有需求,便有人借此利用专业化的名号为其牟利行为背书。小可表示,除声称与国际一流实验室合作外,她所联系的机构还称自己有专业的规划师。
“他们说机构里的规划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资深规划师,从业经验都在三到五年以上。”小可表示,“他们说都是帮助过上百名考生填报的,对全国的大学专业都很清楚。”而当小可要求对方给出专业性证明时,对方表示有公司培训下发的结业证书,但迟迟不肯交予她查看。
然而所谓的“规划师”并无官方认证。据教育部消息,此前,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团队的专家“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来自著名高校”等。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
鼓动填报低分院校
“根据学生及家庭实际情况,1v1定制专业的志愿填报服务方案,报考效果精准、科学、无风险。”小可所联系机构的传单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小可介绍,该机构还表示,通过其规划服务可以“不浪费太多分数”,并称在其服务过的学生中,大都是压线录取的,或者高出分数线3-5分。
但所谓的“无风险”和“不浪费分数”背后却可能是考生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据教育部消息,此前有机构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不存在绝对的无风险。”郑越表示,“要做到0风险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考生都使用同一个机构,在同一个机构上传自己的全部相关信息。”郑越表示,这种机构目前是不存在的,“而且收集全部考生数据的工作已经分别由各省市的教育考试院来做了。”
此外,教育部举例,还有“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还有的机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教育部预警,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请考生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冉黎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